發布時間:2020-01-19 08:58:10來源:魔方格
護理,一項長期而又艱辛的工作。作為養老護理員,如果在一些細節上對老人護理得當,會很大程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及老人的生活質量。正確規范的操作是每個護理員的必備技能,那么,具體涉及哪些細節呢?下面,我們挑選了幾種較常見情況進行解說,供大家參考。
01 交談技巧
剛開始接觸老人時,與老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非常重要。養老護理員應因時、因地、因人選擇恰當的話題,確定適當的交談內容,加強與老人的交流與溝通。要想很自然地開始交談,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以下方式:
問候式
向老人問好、詢問老人的睡眠飲食情況,如“昨晚睡得好嗎?今天早上吃飯了嗎?”話雖不多,卻與老人形成情感交流,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,讓老人感到溫暖和關懷。
關心式
對老人進行一些必要的囑咐,如“今天天氣不好,要加件衣服,不要著涼了。”“您想起床活動嗎?讓我扶您在室內走走。”也可告知老人值得高興的事情,使老人感到身心愉快,感受到護理員對自己的關心。
贊美式
贊美是很好的開場技巧之一,如“您看上去比前兩天好多了。“您今天氣色真不錯。”等……
言他式
如“這花真漂亮,是您女兒剛送來的吧?”“您在看什么書”等等,這些開場白可以使老人感到護理人員的關愛,消除老人的緊張戒備心理,使交談自然而然地轉入主題。
注意:
新加坡失智癥協會指出,和認知癥患者交談時,較重要的是簡化溝通,使用簡單的字句,別一次問太多問題,以免讓患者感到不堪重負。
交談時,保持笑容和眼神交流,適當時可以握握患者的手,助安撫情緒,讓對方感覺安心。選較安靜的地方談話,盡量避免有復雜背景聲,或關上窗減少從外頭傳來的聲音。
02 飲食護理
據老年人生活習慣,合理安排進餐時間。一般早餐時間為上午6-7時,午餐時間為中午11-12時,晚餐時間為下午5-7時。
臥床老人飲食
臥床老年人進食時,為防止嗆咳盡可能采用坐位。床頭需抬高45°角,頸下墊入枕,以便于食物下咽。同時可使用跨床小桌,讓老年人能看到飯菜,以便增進食欲。
為避免老年人吃飯時撒落飯菜,飯前要給老年人系上餐巾,這樣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飯,而不會因怕撒落飯菜而精神緊張。
借助輔助用品也要盡可能地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餐,吃飯不但是生存的需要,而且進餐會帶來精神的愉悅。如果需要喂飯,速度不宜過快,確認吞咽后再繼續喂。
進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、湯等。另外,喝茶或湯汁時,可以使用帶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,以防老年人自己進餐時弄濕床單,產生羞辱感。
飯菜制作的形狀要根據老年人身體功能狀況決定,如小塊、小片、絲狀、飯團等,總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。
有視力障礙老人飲食
對于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,根據其身體功能的狀況,盡量固定擺放飯菜的位置以及習慣使用的具,如碗、盤、筷子、叉、湯勺、吸管等。
同時盡量創造和諧的氣氛,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食。食品制備要精細,需考慮食物質地、顏色與味道的調配,盡量給予質地柔軟易消化的食物。
加工的形狀也應考慮老年人的進食習慣,盡量使老年人容易夾取。對魚類的食物應先將魚刺剔掉。進食前要向老年人說明制定的食譜以及烹調方法。提醒老年人食物的溫度,以免發生燙傷。
注意:
每天進食量應該根據上午、下午、晚上的活動量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。主食“宜粗不宜細”:老年人每日進食谷類200克左右,并適當地增加粗糧的比例。蛋白質宜“精”:每日由蛋白質供給的熱量,應占總熱量的13%~15%,可按照每千克體重1-1.5克供給。
老年人要多吃新鮮瓜果、綠葉蔬菜,每天不少于300克,這是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來源。進食后要用清水或茶水漱口,以保持口腔清潔。
03 輔助老人洗頭
錯誤細節
幫長期臥床老人洗頭時右手拿水壺倒水沖洗頭發。
點評
就護理員幫臥床老人洗頭的位置而言,如果護理員用右手拿壺,右手手肘總是在老人眼前晃來晃去,這是不尊重老人的行為,再者就是萬一拿不穩水壺掉下來還可能砸到老人的臉部,所以應該注意是左手拿壺倒水沖洗頭發而不是右手。
04 輔助老人如廁
錯誤細節
沒有俯下身詢問躺在床上的老人是否需要入廁;未根據季節關門窗,在操作前未給老人按需使用便器。
點評
擰緊的手勢代表關門窗,在幫老人洗頭之前,養老護理員需要根據季節關門窗,調節室溫。并且為了避免洗頭洗到一半老人需要入廁,操作前需詢問并按需給老人使用便器。